【记】博物馆Vol.157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青环路11号,占地130亩,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附属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建成,2009年5月1日对公众免费开放,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同时兼顾对广西边省份各民族以及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
博物馆现有铜鼓民族纺织品金银器纸质品石器竹木器陶瓷器老物件等八大类别藏品。常设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壮族文化展多彩华华民族文化展缤纷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览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
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建筑面积方米,其展厅面积约8000方米。
整个馆区设有公服区露天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心业与行政管理区后勤服区等五个功能区,内部设有高科技电影厅多功能会议厅文物标本观摩室专题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
广西民族村
露天展示园广西民族村是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化展示的活态延伸,占地60多亩,建有12栋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该园以民族文化活态展示为主题,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为核心内容,是一座集民族建筑展示民族技艺展示民族团结教育体验为一体的活态化民族文化主题公园。
五彩八桂
广西民族博物馆大型民族文化基本陈列五彩八桂分为序厅和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四个展区,分别介绍和展示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
展厅总面积3721方米,展出民族文物及其他实物资料约1800件。展陈方式采取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相结合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相结合的方法,并配以多媒体音像展示和观众参与活动,加上声光电的艺术烘托,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全景式地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一部分家园。 广西境内江河遍布,多山地丘陵与河谷,喀斯特丹霞地貌与滨海风光交相辉映。广西各族人民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家居建筑生生活方式,其山地生活田园炊烟渔家风情就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家园画卷。
第二部分霓裳羽衣。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品种款式花样各不相同。或简单庄重;或典雅华丽;或反映民族历史,或表现民族身份。其印染刺绣织锦工艺争奇斗艳,同谱写出一首五彩斑斓的霓裳羽衣曲。
第三部分匠心神韵。粗犷宏伟的左江岩画;制作精巧的钦州坭兴陶;层叠飞檐的侗寨鼓楼风雨桥;雄浑大气的铁力木家具;风格独特的三江农民画桂林画扇以及各种雕塑剪纸藤编竹编等,带观众领略广西各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间技艺,去感受他们的手巧心灵,善于创造的勤劳和智慧。
第四部分和谐乐章追求和谐构建和谐,追求天地人和谐相处,追求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生,是广西各民族生活不变的主题。放眼八桂大地,至个人家庭内,大至社会民族间,和谐之景随处可见,各族儿女同奏响了以和谐为主题的雄美乐章。
穿越时空的鼓声
铜鼓是流传于南方和南亚地区长达二千多年的一种青铜礼乐器,是我南方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
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陈列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等场合。
铜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铸造铜鼓的民族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心理素质,堪称一部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陈列本展厅陈列各类型铜鼓六十余面,通过山寨铜鼓声铜鼓之路当代铜鼓艺术的传承发展三个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铜鼓的历史类型分布演变铸造纹样及传承和发展等,也展现了广西作为铜鼓之乡铜鼓大本营的辉煌与灿烂。
壮族文化
壮族是华民族大家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85.4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西,其余分布在云南广湖南贵州等地,形成大聚居分散的格局。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勤劳智慧的民族。展览分为僚栏欢三个版块,从壮族的起源和历史铜鼓文化干栏建筑文化稻作文化糯食文化织锦文化服饰文化山歌文化等方面,浓墨重彩地展现壮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创造的突出成就和伟大文明。
昨日重现
广西民族博物馆从六千多件各界人士捐赠的老物件精选的约500件精品,构成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
展览以展示内容的类别分为桩桩写百味 件件是生活方寸之物 记忆之凭春风化雨 文教蓬勃时代深烙印 山河一片红旧曲诵往昔 影像记年华 家的记忆六个单元。
展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包括语录袖章粮票电视机自行车等等。这些珍贵的20世纪的老物件或记录历史或讴歌时代或反映生活,每一件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多彩华
多彩华民族文化展以介绍华民族文化,再现民族风情为主要内容,通过民族服饰生生活用具宗教用具等各类文物约800件套,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深邃魅力,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华文化。
缤纷世界
缤纷世界外民族文化藏品陈列展出日本韩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埃及肯尼亚刚果金等32个家和地区的展品846件套,涉及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美洲五大洲,主要有服饰纺织品雕塑皮影木偶面具绘画乐器生生活用具等。
展厅,韩传统新娘盛装,印度尼西亚的面具皮影神话人物绘画,印度的木版画骆驼车,柬埔寨牛车,非洲的木雕油画乐器,突尼斯及亚的地毯为观众展示目不暇接的异域风情。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71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其,1亿人以上的民族有7个;1000万人以上的民族有60个;100万人以上的民族有200多个。勤劳智慧的世界各族人民因自然地理历史经济风俗信仰审美传统等差异,创造形成了缤纷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雷纹大铜鼓
西汉云雷纹大铜鼓,面径165高67.5足残径143.5厘米,重299公斤。鼓面伸出鼓颈外,大于鼓胸,面沿下折,鼓胸微凸,最大径偏下,略显斜直,鼓腰呈反弧形。环耳两对,合范线2道。鼓足缺。鼓面太阳纹8芒,三弦分晕,4晕,晕间饰云雷纹;鼓身三弦分晕,纹饰雷纹等,纹饰模糊。属北流型鼓。是目前发现世界最大的古代铜鼓。
四出钱纹铜鼓
南朝四出钱纹铜鼓,面径87.8高52足径86厘米,重57公斤。鼓面伸出鼓颈外,大于鼓胸,胸腰之际缓缓收缩,无分界线,腰足以凸棱分界。羽纹扁耳两对,合范线2道。鼓足折沿。鼓面纹饰太阳纹十二芒,芒间连钱纹,芒尖穿至第二晕,二弦分晕,等晕,晕饰钱纹。鼓面立蛙为三单蛙与三累蹲蛙逆时针方向间隔环列。鼓身纹饰四出钱纹连钱纹四瓣花纹。一侧耳下足部有立鸟一只,鼓面背部有扇形调音刮痕。属灵山型鼓。
天元孔明铭坎卦铜鼓
明代天元孔明铭坎卦铜鼓,面径47.8高27.5足径48.3厘米,重20.8公斤。鼓面略出鼓颈外,胸径大于面径,腰部起凸棱,胸腰足间无分界线,辫纹扁耳2对,合范线4道。鼓面太阳纹十二芒,芒间心形纹,芒尖穿至第二晕,一二弦分晕,9晕,主晕饰天元孔明福寿进宝寿字形铭文,其余饰酉字形纹乳钉如意云纹同心圆纹羽纹坎卦四道。鼓身凸棱以上除梅花状乳钉外其余不清;凸棱以下饰羽纹如意云纹图案三角形。属麻江型鼓。
彝族倮倮经
1950年代彝族倮倮经原本,纵40横46厘米,重380克。长方形书册,线装5开本,全本15页,封面书倮经原本,左下角印广西文物馆,书册每页粘原稿四张,每张竖排八列彝文倮倮文,笔书写,有红色圆圈。全本为单页贴,从第5页开始至第12页,每页4张,第13页2张,每张8列,竖读,其余未贴。
背带
现代水族福寿字纹马尾绣背带,背带长106.5宽182.5背带头宽57背带下脚宽37.5厘米, 重980克。上段为朱红缎,心用马尾和丝线盘绣一只大蝴蝶,陪以盘绣花卉图案,并横竖镶贴挑绣雷纹花带。下段为整幅黑色软缎用彩色和马尾盘绣二蝙蝠,二蝶居宝珠图案,以金色亮片补空,两侧镶贴挑绣雷纹花带。下沿彩色线缠针绣锯齿纹一道压边。
那坡壮族道公服
那坡壮族道公服色彩搭配非常独特首先,红色在壮族地区是象征生的颜色。在壮族人民心目,野兽怪物怕红色的火,因此红色还起到驱邪的作用。其次,壮族人以黑为尊。黑色给人以沉着朴素的视觉美感,正符合壮族稳重厚道的气质特性。衣背上用五彩丝线绣制出各式图案,有龙凤纹佛披萨像麒麟纹及云头纹等。其,麒麟代表强大法力,使灵魂被履顺规正,并得以归位。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旅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